2019中国汽车论坛


  2019年,身处世界经济、产业发展大变革中的中国汽车工业正经历较大的下行压力,来到发展的关键节点,在变革中危和机并存。怎样认识这种变化和变革?要注意哪些问题?4月17日,在上海举行的2019中国汽车论坛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

  正确认识下行压力和变革

万钢

  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科协主席万钢表示,创新、开放、绿色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OICA第一副主席董扬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当前的世界经济正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汽车产业在全球范围内也面临着深刻变革,在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成为全球汽车业共同面临的问题。2019年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中国汽车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汽车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汽车产业改革开放、加快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成为汽车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共同面对的核心课题。

董扬

  “从市场大环境来看,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2018年的小幅下降与激烈竞争之后,2019年的汽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汽车企业将面对着更严格的国六环保法规,双积分政策下迅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也将面临后补贴时代的真正市场考验。2019年将是汽车领域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一年,最新投资管理规定、合资股比逐步放开、‘一带一路’等系列政策将对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董扬认为,汽车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其提升重点和方向有所不同。针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我们必须加强对汽车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提高对产业的认识能力。“我国汽车产业很多问题不是出在初衷不对,而是出于对汽车产业自身发展规律认识的缺乏。产业发展要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就首先需要对产业有足够的认识。”他说。董扬认为,要重新认识和尽快制定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明确未来一个时期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战略保障等内容,通过加强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使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

王瑞祥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则表示,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2018年我国汽车的产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以及利润的增速都略有下降,而且是199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但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这种下降。“一方面经过中国汽车人的努力,在党和国家政策方针指引下,我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在已经连续九年蝉联产销量世界第一。出现这些变化,我们在认真对待的同时,也要冷静地分析,特别是要注意总结汽车产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如何更好地完善汽车发展的战略?如何更好地来推动我们汽车工业能够实现健康的、持续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到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汽车工业的发展在路上,既然是在路上就会有增有减,就要爬坡过坎儿,就要有一些变化,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正常情况。”王瑞祥说,我们要认真对待我国汽车工业的负增长,不能漠然视之,也没必要大惊小怪。“只要我们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相信汽车产业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Bernhard Mattes

  OICA高级官员、VDA主席Bernhard Mattes表示,2018年以来,中国车市持续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全球汽车市场在2018年的销量较2017年也略微下滑。“但我想2019年我们会仍然保持类似的水平。”Bernhard Mattes认为,“中国在20多年的增长之后,现在稍微放松了一下, 2019年市场仍会出现一些波动,但市场未来发展的基础仍然存在,并且2019年下半年会比上半年更好。”

赵赫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财经频道副总监赵赫看来,在全球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的大背景下,全球汽车产业都面临着调整、转型、升级的共同课题。“汽车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历了20多年汽车产销量连续增长之后,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增长首次出现了下降,我想这并非都是坏事。因为这也给我们大家一个机会,让我们冷静下来,客观的回望这些年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同时展望未来,我们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他判断,2019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随着合资股比逐步放开,自主汽车品牌发展也将迎来更艰巨的挑战。而随着互联网与汽车行业的深度融合,5G时代的到来,智能网联汽车这一重要的未来移动终端将会成为汽车市场新的竞争点。汽车的技术变革也将再一次深刻影响人们交通出行的方式和效率。

张夕勇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夕勇认为,2018年以来面对宏观环境的诸多变化,国内汽车市场的增长,汽车产业迭代等新形式,促进中国汽车产业正式进入长期变革和短期调整叠加的构建期。“要实现中国汽车力量蜕变、崛起,首先要求我们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精准把握这个时期的特征。”张夕勇称,“产业将回归市场,并最终回归产品。而创新最终要回归需求。”

  新能源汽车仍是重点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兴起,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等新技术与其他产业在加快融合,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汽车产业的生态变化,竞争格局正在重塑,置身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创新”成为发展第一动力,“开放”被视为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已经作为发展的重要导向。这个问题国内外各行各业都形成了共识,特别是汽车界。

  王瑞祥认为,汽车行业要对标高质量,以创新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当前,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而不强的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通过创新驱动,加快推动传统汽车的改造升级,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王瑞祥还强调,要聚焦新能源,打造节能环保、绿色的产业链。“绿色节能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的硬约束,我们要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主基调,使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绿色化的改进和增值,使汽车制造和汽车产品都能够达到节能环保要求,为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兑现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承诺做出一定的贡献。通过产业协同和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突破产业发展的瓶颈,通过两化融合、智能转型、推进绿色制造和节能降耗,构建绿色产业链和绿色交通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环保、便捷、安全的产品和体验。”

  董扬也表示,要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力度,不断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既是解决我国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新途径,也是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针对当前新能源汽车补贴的退坡,万钢称这是必然。“我们从开始补助新能源汽车那天开始,就预测补助一定会退出。我们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经历了启动、增长、退坡的过程,但退坡的目标是建立稳步长期的激励措施,这方面已经有了碳交易措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对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万钢说,“尽管今年财政补贴有所退坡,但是我们在车展上看到,全世界所有汽车厂商都推出了新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大家开发的车型更多的面向未来、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乡村振兴。大家已经做好补贴退出的准备。”

  需要注意的是,OICA高级官员、VDA主席Bernhard Mattes强调,各国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和市场推广的投入和支持,并不意味着内燃机车辆推出历史舞台。“曾有谣言说,德国将会禁绝内燃机车辆,这是不会发生的。” Bernhard Mattes说,但会执行更严格的排放法规要求。“要实现减排和节能的目标,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下手,而不是仅仅依赖某一种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需要各种不同的计划以及服务,共同的发挥作用,让各种解决方案去服务我们的节能和减排。”万钢也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要坚持发展战略。“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会一二三一起上。我们要在最需要、最紧迫和市场需求最大的车型上重点推进,分区域、分车型、分场景各有侧重。如机场、港口等地区会率先实现新能源化。”万钢如是说。“在新能源汽车占有量越来越大的形势下,我们必须要研究内燃机产业的发展方向,在大交通、大客运、大海运、大工程的前提下,大功率的内燃机仍然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对于乘用车,内燃机汽车一直在面临更严格的油耗法规、更严苛的排放标准和更动态的检测体系。”万钢认为。未来,车辆可以知道路况,从而自动采用最合适的动力需求,内燃机可以作为一个稳定的电能供应,解除里程焦虑,又可以推动内燃机的快速发展。

  把握好开放发展中的新机遇

  面对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王瑞祥认为要实施新举措。“我们要树立更加牢固的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全球视野,坚定开放融通、互力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心,把握好发展大势,看到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良好环境、开放平台和不断升级的庞大市场,仍是全球企业投资热土和机遇来源。” 王瑞祥还表示,面对扩大开放带来的激烈竞争和考验,我们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地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以坚定的信心、扎实的工作来迎接面临的考验。

  董扬也强调,要坚持走开放式自主创新之路。一方面要积极跟进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加强合作交流,缩短差距;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现代化的有利条件,积极合理利用国内资源,深化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品牌价值。

  万钢表示,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在持续推进,包括基础研究、技术标准、示范运行、市场推广等各方面。“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融入了世界,世界各国的产品也活跃在中国。”万钢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双轮驱动,要更关注开放创新。率先落实开放政策的新能源汽车,要更积极的鼓励外商投资,在整车、零部件、服务等各方面参与国际合作。

展会联系信息

东方嘉恒展览(北京)有限公司

展会联系:
杜新颖:13683596006
崔国华:13520932017
任利文:13269086576
刘洲:13262897267
媒体合作:13161961080
邮编:100021
电话:+86 10 8731 3532
传真:+86 10 8731 0977
网址:www.enginechina.com.cn